一、行業利好
需求端增長明確:能源轉型(核電、氫能儲運)、高端制造、海洋工程等領域需求激增,高端產品占比升至 38.5%,進口替代空間持續擴大(油氣鉆采領域自給率超 90%)。
政策與技術支撐:“雙碳” 戰略、新材料產業規劃提供政策紅利,行業研發投入占比達 4.2%,智能化(黑燈工廠)、綠色工藝(氫能加熱)推動效率提升。
出口與區域機遇:“一帶一路” 沿線出口同比增 9.8%,中西部基建升溫帶動產能擴張,成為新增長極。
成本相對可控:鎳價穩定在 16-18 萬元 / 噸區間,原料供應趨穩,為利潤預留彈性。
二、行業挑戰
產能過剩壓力:國內產能超 4000 萬噸,利用率不足 75%,中低端市場價格競爭激烈。
需求復蘇分化:傳統基建訂單增量有限,庫存偏高,現貨價格跟漲乏力(全年均價約 14500 元 / 噸)。
外部風險凸顯:國際貿易摩擦加劇(對歐出口降 18%),環保技改投入壓力大(酸洗工序改造單線條成本超 2000 萬元)。
同質化競爭:中小廠商技術落后,高端市場專利壁壘集中,差異化突圍難度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