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全球核電用管市場加速復蘇,中國憑借技術突破與政策支持成為核心增長極。數據顯示,全球市場規模預計突破 42 億美元,中國占比達 38%,年均復合增長率維持 9.7%。
國內企業持續攻克技術難題,實現關鍵裝備自主化。中國二重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主管道,采用整體鍛造結構與超低碳控氮奧氏體不銹鋼材料,突破彎曲成型等世界性難題,打破國外三十余年技術壟斷,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80%,應用于海陽、福清等多個核電項目,并出口至巴基斯坦等 “一帶一路” 工程,累計節約建設成本超 30 億元。天津鋼管則通過鎳微合金化等核心技術,使核電無縫鋼管服役壽命提升 20 年,低溫韌性等關鍵指標優于國際同類產品,國內市場占有率超 54%,應用于 “華龍一號” 等三十余臺核電機組。
政策層面,我國 “十四五” 核電專項規劃明確國產化率要求超 90%,推動行業加速升級。國際市場上,中國核電用管出口歐盟同比增長 27%,在 AP1000 主管道等領域出口占比達 42%,但高端鎳基合金市場仍需突破歐美企業壟斷。未來,隨著數字化孿生、3D 打印等技術應用,以及小型堆用管需求激增,核電用管行業將迎來結構優化與技術革新新機遇。